近年来,柳州市委老干部局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两个阵地”,全力打造以身养、心养、文养、德养、和养为主的“五养”文化培育工程,构筑具有老年人特色的文化颐养基地,成为引领老年文化时尚的风向标。
围绕健康养生,实施“身养”工程。市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养生”主题,开设了保健、太极和气功等保健类课程,邀请医疗保健专家定期开展“老干部四季养生大讲堂”,并在《柳州市老年大学》校刊上开辟了“陈医师手记”专栏,引导老同志自学保健知识,做到科学养生。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会同市老干部休养所成立了医疗保健服务队,配备专业医生、护士,为老干部提供测量血压、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形成“专家专题讲课、医疗个别咨询、科学养生座谈、定期健康体检”四位一体的科学养生保健机制。
注重心理关怀,实施“心养”工程。市老年大学每年制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计划,采取举办知识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帮助学员掌握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保持平和心态。创设班级QQ群、微博、网站、简报等载体,畅谈师生所感所想,有效畅通老同志之间沟通倾诉渠道。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根据老干部兴趣爱好需求,目前设有25个活动项目,成立有22个社团协会,通过举办老干部文化艺术节、老干部文体赛事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健身益智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组织老干部开展迎春游园、棋牌赛、扑克、麻将、象棋赛、门球赛、乒乓球赛等大型活动、竞技比赛30多场次,进社区、福利院、学校等开展文艺汇演60多场次,实现了“健康传递”、“快乐传递”的效果。
立足地方特色,实施“文养”工程。将“文化养老”与传承地方特色的历史、少数民族风俗等文化相结合,组织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围绕柳州市文化节庆活动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艺节目,选派彩调团、京剧团、民乐队等文艺团队参加柳州“三月三”歌圩节、民俗文化博览会、“刘三姐大舞台”、壮族歌圩文化节,“群文进基层,文化进万家”系列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等。市老年大学结合独具工业文化元素、柳宗元文化元素的柳州特色,开设风俗文化课程,组织学员深入三江、融水等地考察收集奇石、农民画和侗族建筑文化等民风民俗资料,开设渔鼓、山歌、壮族礼仪舞蹈等培训班,组建老年合唱、老年舞蹈、书画、摄影、诗词曲艺创作、太极拳等6大类特色文化项目,彰显了浓郁的柳州人文特色。
发挥正向能量,实施“德养”工程。创办全区第一家老干部党校,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老干部党校教育体系,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促使广大老干部党员与时俱进,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3年来,各级老干部党校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育、座谈研讨、学习考察等形式,聘请专家教授和有关领导30多人次,传达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宣讲国情形势、时事政治,通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情况等,累计培训老干部、老党员达5200多人次,构建了老干部、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一体化教育格局。市老年大学开设了18个专业153个班,在读学员5400多人次,是全市老同志“教学、乐、为”的主阵地和精神家园。积极引导帮助老年学员提高自身素养、升华生命质量,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和班级学习成果汇报会,深入推进文化强校建设,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学有所成带来的满足感、愉悦感,成为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乐丰富生活、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时代新老人。
演绎夕阳新姿,实施“和养”工程。采用“唱、写、讲、展、赛、送、传”等不同文化元素的凸展,打造“龙城秋韵”柳州老干部文化名片,唱响先进文化主旋律。通过开展“百千万”活动,组织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的20多支老年文艺团队,2500多人次,深入县区开展30多场送文化、送戏下乡文艺展演,受众人数达10多万人次,充分展示老年人的文化品位和时代风采。市老年大学组织学员参加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广西“多彩金秋”文化活动周、柳州春晚等文艺展演,培育一批“文化养老”特色项目和品牌。组织学员3000余人次参加全区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柳州市“歌圩文化艺术节”、市敬老节文艺演出等大型公益活动,生动诠释“老有所为”的教学理念。创立了学校、学员委员会、班委会三级民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文润德泽、快乐温馨的文化氛围,让老同志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体验中实现文化养老、享受幸福晚年。
(柳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近年来,柳州市委老干部局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两个阵地”,全力打造以身养、心养、文养、德养、和养为主的“五养”文化培育工程,构筑具有老年人特色的文化颐养基地,成为引领老年文化时尚的风向标。
围绕健康养生,实施“身养”工程。市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养生”主题,开设了保健、太极和气功等保健类课程,邀请医疗保健专家定期开展“老干部四季养生大讲堂”,并在《柳州市老年大学》校刊上开辟了“陈医师手记”专栏,引导老同志自学保健知识,做到科学养生。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会同市老干部休养所成立了医疗保健服务队,配备专业医生、护士,为老干部提供测量血压、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形成“专家专题讲课、医疗个别咨询、科学养生座谈、定期健康体检”四位一体的科学养生保健机制。
注重心理关怀,实施“心养”工程。市老年大学每年制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计划,采取举办知识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帮助学员掌握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保持平和心态。创设班级QQ群、微博、网站、简报等载体,畅谈师生所感所想,有效畅通老同志之间沟通倾诉渠道。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根据老干部兴趣爱好需求,目前设有25个活动项目,成立有22个社团协会,通过举办老干部文化艺术节、老干部文体赛事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健身益智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组织老干部开展迎春游园、棋牌赛、扑克、麻将、象棋赛、门球赛、乒乓球赛等大型活动、竞技比赛30多场次,进社区、福利院、学校等开展文艺汇演60多场次,实现了“健康传递”、“快乐传递”的效果。
立足地方特色,实施“文养”工程。将“文化养老”与传承地方特色的历史、少数民族风俗等文化相结合,组织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围绕柳州市文化节庆活动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艺节目,选派彩调团、京剧团、民乐队等文艺团队参加柳州“三月三”歌圩节、民俗文化博览会、“刘三姐大舞台”、壮族歌圩文化节,“群文进基层,文化进万家”系列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等。市老年大学结合独具工业文化元素、柳宗元文化元素的柳州特色,开设风俗文化课程,组织学员深入三江、融水等地考察收集奇石、农民画和侗族建筑文化等民风民俗资料,开设渔鼓、山歌、壮族礼仪舞蹈等培训班,组建老年合唱、老年舞蹈、书画、摄影、诗词曲艺创作、太极拳等6大类特色文化项目,彰显了浓郁的柳州人文特色。
发挥正向能量,实施“德养”工程。创办全区第一家老干部党校,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老干部党校教育体系,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促使广大老干部党员与时俱进,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3年来,各级老干部党校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育、座谈研讨、学习考察等形式,聘请专家教授和有关领导30多人次,传达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宣讲国情形势、时事政治,通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情况等,累计培训老干部、老党员达5200多人次,构建了老干部、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一体化教育格局。市老年大学开设了18个专业153个班,在读学员5400多人次,是全市老同志“教学、乐、为”的主阵地和精神家园。积极引导帮助老年学员提高自身素养、升华生命质量,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和班级学习成果汇报会,深入推进文化强校建设,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学有所成带来的满足感、愉悦感,成为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乐丰富生活、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时代新老人。
演绎夕阳新姿,实施“和养”工程。采用“唱、写、讲、展、赛、送、传”等不同文化元素的凸展,打造“龙城秋韵”柳州老干部文化名片,唱响先进文化主旋律。通过开展“百千万”活动,组织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的20多支老年文艺团队,2500多人次,深入县区开展30多场送文化、送戏下乡文艺展演,受众人数达10多万人次,充分展示老年人的文化品位和时代风采。市老年大学组织学员参加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广西“多彩金秋”文化活动周、柳州春晚等文艺展演,培育一批“文化养老”特色项目和品牌。组织学员3000余人次参加全区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柳州市“歌圩文化艺术节”、市敬老节文艺演出等大型公益活动,生动诠释“老有所为”的教学理念。创立了学校、学员委员会、班委会三级民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文润德泽、快乐温馨的文化氛围,让老同志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体验中实现文化养老、享受幸福晚年。
(柳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