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老年大学自1987年建校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关怀、支持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贴近实际的需求导向,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坚持打基础、抓根本、重质量,逐步将学校建设推向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轨道。学校各项软、硬件建设配套齐全,教学、活动管理规范有序。现学校配有事业编5名,非编人员15名,聘用教师54名,开办有21个专业,202个教学班,拥有学员10000余人次,较好地满足了我市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需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获得《全国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首批《示范性老年大学》等荣誉,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打基础,抓好阵地建设,筑牢立校之基
为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有效推动我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自2014年3月,市老干局召开专题会议,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建一所高标准、高质量、上规模、上档次的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始,到项目立项审批、破土动工、竣工起用,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
一是做到快审快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推动下,项目从立项选址、土地规划、投资规模、建筑设计、专家评审、人大批复,到工程、设备招标等一系列工作,仅用一年多点时间,是我市特事特办、高效运用的成功典范。
二是做到求质求精。为确保大楼建筑质量,市领导要求老干局组织有关部门,先后到湖南、四川、江西、浙江等有名老年大学进行考察,博采众长,进一步修订完善设计方案和教学设备、活动器材的采购方案。竣工后的大楼,现被自治区评为优质工程并向国家申报优质工程。
三是做到强力推进。2015年7月,项目正式动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市四家班子领导对项目工程质量和推进速度非常关注。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责任领导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推进工作。仅市委书记郑俊康同志就先后6次下到施工基地考察、指导工作。在市领导的强力推进下,项目于2016年底竣工,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现在,一座占地30亩、投资1.8亿、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容纳13000余人,集教学、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坐落于柳州市马鹿山公园,于2017年3月正式使用。
二、坚持抓根本,强化制度建设,筑牢立校之本
我校始终把加强和完善教学制度建设作为治校之本,大力强化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紧紧依靠现章制度来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在决策层面,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需求,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到后勤保障,先后制定完善了35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教。在工作层面,我校对各工作职能部门和重要工作岗位都制定完善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劳动纪律,严格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责任追究,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制度建设。首先,对一些热爱老年教育事业且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每周达到8个课时的老师购买社会保险,以留住教学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其次,对个别以学校为平台,工作不敬业,私下拉走学校生源,扰乱学校工作秩序和劳动纪律松弛的老师,坚持按有关制度及时解除聘用合同。建立教师储备制度,按照老、中、青相结合,科班出身与民间艺人相结合的原则储备教师。再就是坚持校领导、工作人员和系主任三级听课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教学课堂一线听课,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内容、课堂效果和教学互动情况,听取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管理监督
三是加强学员队伍制度建设。在教学上,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成果检测,开展一次评先评优活动,对获奖作品、节目和先进个人、集体大力宣扬表彰,培养学员好学上进、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在行政上,实行“班委责任制、员工分工制、学校统管制”的管理模式,即班委负责班级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管理,员工负责分管班级的学员活动、教学计划调整、日常工作安排的沟通与协调;学校负责总揽全校教学、管理、后勤等重大工作的决策与执行。通过加强层级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服务上,按照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坚持从“师生型”向“亲情型”转变,做到教学一定要适应老年人的休闲需求与发展需要,以老有所教、创其所需、扬其所长、促其健康、助其所乐、圆其所梦为目的,加强教育管理人性化,将制度管人与亲情暖人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学校和谐发展。
三,坚持重质量,注重实践活动,筑牢兴校之路
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兴校之经,在抓好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坚持抓好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抓好教学成果展示。坚持每年抓好“四个一”活动,即举行一次文艺汇演、主办一次书画摄影展,组织一次征文比赛,开展一次学习演讲。由专家评委评审,对优质节目、作品进行评比表彰,让大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推动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员积极进取。
二是抓好评管评教评学。每年组织一次有教师、系主任、班骨干、学员代表参加的评管活动,发动大家对学校管理工作从教学计划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后勤工作保障、员工服务质量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管理层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组织一次教学工作座谈会,发动班骨干、学员代表面对面的与校领导、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评议,听取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对老师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组织一次教师、班主任座谈会,对学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学习生活状况、遵规守纪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通过开展“三评”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三是抓好教学实践活动。我校在抓好主阵地的同时,不放弃副阵地,对推动第二、三课堂教育也极为重视。首先,我们创立了“六个一”工程:即“办好一本刊物、建好一个网站、抓好一个板报、开辟一条文化走廊、设置一个宣传橱窗、培养一支艺术团队”。通过这些载体,宣扬学校新人新事、展示学员学习成果,扩大社会影响,浓厚学校文化氛围,激励学员好学上进。其次,积极引导学员面向社会、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组织学员为群众写春联,送文化下基层,参加社会文艺表演竞赛等活动,贯通学员与社会的血脉联系,构建一条社会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的通道,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体现自我价值,不断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老年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适应时代发展新变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推进老年大学新发展,与大家共同创造老年教育事业新辉煌!
柳州市老年大学自1987年建校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关怀、支持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贴近实际的需求导向,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坚持打基础、抓根本、重质量,逐步将学校建设推向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现代化轨道。学校各项软、硬件建设配套齐全,教学、活动管理规范有序。现学校配有事业编5名,非编人员15名,聘用教师54名,开办有21个专业,202个教学班,拥有学员10000余人次,较好地满足了我市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需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获得《全国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首批《示范性老年大学》等荣誉,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打基础,抓好阵地建设,筑牢立校之基
为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有效推动我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自2014年3月,市老干局召开专题会议,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建一所高标准、高质量、上规模、上档次的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始,到项目立项审批、破土动工、竣工起用,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
一是做到快审快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推动下,项目从立项选址、土地规划、投资规模、建筑设计、专家评审、人大批复,到工程、设备招标等一系列工作,仅用一年多点时间,是我市特事特办、高效运用的成功典范。
二是做到求质求精。为确保大楼建筑质量,市领导要求老干局组织有关部门,先后到湖南、四川、江西、浙江等有名老年大学进行考察,博采众长,进一步修订完善设计方案和教学设备、活动器材的采购方案。竣工后的大楼,现被自治区评为优质工程并向国家申报优质工程。
三是做到强力推进。2015年7月,项目正式动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市四家班子领导对项目工程质量和推进速度非常关注。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责任领导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推进工作。仅市委书记郑俊康同志就先后6次下到施工基地考察、指导工作。在市领导的强力推进下,项目于2016年底竣工,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现在,一座占地30亩、投资1.8亿、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容纳13000余人,集教学、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坐落于柳州市马鹿山公园,于2017年3月正式使用。
二、坚持抓根本,强化制度建设,筑牢立校之本
我校始终把加强和完善教学制度建设作为治校之本,大力强化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紧紧依靠现章制度来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在决策层面,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需求,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到后勤保障,先后制定完善了35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教。在工作层面,我校对各工作职能部门和重要工作岗位都制定完善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劳动纪律,严格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责任追究,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制度建设。首先,对一些热爱老年教育事业且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每周达到8个课时的老师购买社会保险,以留住教学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其次,对个别以学校为平台,工作不敬业,私下拉走学校生源,扰乱学校工作秩序和劳动纪律松弛的老师,坚持按有关制度及时解除聘用合同。建立教师储备制度,按照老、中、青相结合,科班出身与民间艺人相结合的原则储备教师。再就是坚持校领导、工作人员和系主任三级听课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教学课堂一线听课,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内容、课堂效果和教学互动情况,听取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管理监督
三是加强学员队伍制度建设。在教学上,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成果检测,开展一次评先评优活动,对获奖作品、节目和先进个人、集体大力宣扬表彰,培养学员好学上进、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在行政上,实行“班委责任制、员工分工制、学校统管制”的管理模式,即班委负责班级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管理,员工负责分管班级的学员活动、教学计划调整、日常工作安排的沟通与协调;学校负责总揽全校教学、管理、后勤等重大工作的决策与执行。通过加强层级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服务上,按照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坚持从“师生型”向“亲情型”转变,做到教学一定要适应老年人的休闲需求与发展需要,以老有所教、创其所需、扬其所长、促其健康、助其所乐、圆其所梦为目的,加强教育管理人性化,将制度管人与亲情暖人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学校和谐发展。
三,坚持重质量,注重实践活动,筑牢兴校之路
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兴校之经,在抓好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坚持抓好教学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抓好教学成果展示。坚持每年抓好“四个一”活动,即举行一次文艺汇演、主办一次书画摄影展,组织一次征文比赛,开展一次学习演讲。由专家评委评审,对优质节目、作品进行评比表彰,让大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推动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员积极进取。
二是抓好评管评教评学。每年组织一次有教师、系主任、班骨干、学员代表参加的评管活动,发动大家对学校管理工作从教学计划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后勤工作保障、员工服务质量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管理层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组织一次教学工作座谈会,发动班骨干、学员代表面对面的与校领导、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评议,听取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对老师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组织一次教师、班主任座谈会,对学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学习生活状况、遵规守纪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通过开展“三评”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三是抓好教学实践活动。我校在抓好主阵地的同时,不放弃副阵地,对推动第二、三课堂教育也极为重视。首先,我们创立了“六个一”工程:即“办好一本刊物、建好一个网站、抓好一个板报、开辟一条文化走廊、设置一个宣传橱窗、培养一支艺术团队”。通过这些载体,宣扬学校新人新事、展示学员学习成果,扩大社会影响,浓厚学校文化氛围,激励学员好学上进。其次,积极引导学员面向社会、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组织学员为群众写春联,送文化下基层,参加社会文艺表演竞赛等活动,贯通学员与社会的血脉联系,构建一条社会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的通道,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体现自我价值,不断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老年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适应时代发展新变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推进老年大学新发展,与大家共同创造老年教育事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