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柳州市老干部局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浅议如何加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

  发布日期: 2016-07-18 10:27   

近年来,鱼峰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点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着力推进离退休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围绕“提升老干部幸福指数增添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全面实施老干部文化养老建设,发挥柳州“鱼峰歌圩”文化资源优势,把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为我区老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基本情况

鱼峰区现有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共计314人,其中:企业离休干部43人、机关离休干部9人、退休干部262人。离退休党支部13个,党员239人,占全体老干部的76%;非党小组3个。

二、加强离退休干部阵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 创设载体,拓展内涵,增强阵地建设的针对性。

为把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吸引到理解、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我们创设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有针对性的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建设

1探索建立并完善离退休党组织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机制。2012年开始,我区探索建立起了离退休党组织创先争优评比表彰长效机制,结合每年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促进老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作用,有力促进离退休干部的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组织设置、培训骨干、典型引路、阵地建设和落实经费,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创新。确立创建标杆,制订了奖励激励措施,激发了创建积极性,增强了创建内在动力。

2、以正能量活动为载体,引导老干部发挥优势作用。

通过正能量活动载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搭建展示、实践、传播三个平台,积极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十个一”活动,着重开展“唱响鱼峰·夕阳生辉展风采”、“奉献鱼峰·创先争优当先锋”、“助力鱼峰·建言献策话发展”三大主题以老干部“四进”活动,引导老干部发挥特长,展示风采;成立“讲党史宣讲团”,组织老党员在街道、社区巡回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开展“铭记历史·助学圆梦”活动等等;通过多种载体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引导更多的老同志自觉参与“正能量”活动。

()围绕需求,创新方法,突出阵地建设的时代性。

1、创新组织设置。融入街道社区党建。更好的利用街道社区资源为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学习、就近开展活动、就近发挥优势作用打造平台,提供条件。对已建立的社区“四就近”服务站,组织街道社区干部骨干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老干部工作的“应知应会”。

2、丰富活动内容。一是定期通报情况,帮助离退休干部及时了解经济和社区发展情况。除市委统一组织的情况通报会外,还多次组织老干部聆听专题形势报告会,满足老同志了解形势的需要。二是聘请市委讲师团团长和市委党校教授,为老干部进行专题辅导上课。三是组织学习参观,激发离退休干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我们组织离退休干部到柳江成团党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百子坳抗日阻击战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洛维工业园感受鱼峰区经济新发展,受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广大老同志广泛的好评。

3、完善培训机制。一是分类办班,提高培训效果。每年坚持开展离退休支部书记(支委)和非党小组长的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离退休党组织和非党小组负责人开展涉及党务知识、专题党课、形势报告以及老干部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2015年,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支部书记(支委)以及非党小组长到鹿寨县开展老干部党建工作学习交流活动,实地观摩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五老”作用的先进经验;此外,每年还选派了支部书记(支委)参加上级老干局的党务工作学习培训二是以会代训,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了解离退休老同志们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以求更好的效果。

()以人为本,亲情关爱,增强阵地建设的实效性。

我们坚持从关心离退休干部的期盼、解决离退休干部的困难出发,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让离退休干部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

1完善和优化“联系关护制度”。进一步优化“一网络”、完善“二台帐”、落实“三要求”、开好“四会议”、执行“五注重”、做到“六必访”;今年,区企业离管中心将所有健在离休老干部按居住区划成4个组,由中心4位工作人员和4位组长组成一个“联系关护网格”,分工定期联络关护老干部,及时了解解决生活实际难题,对有特殊困难和家庭情况特殊的老干部实行重点关护、定期看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2015年,根据《柳州市特困离退休干部关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文件要求,我区在充分摸排的基础上,为多名特困离休干部申请关爱资金,获得上级老干局帮扶慰问款近万元。多年来,我区老干部工作部门用尊重、关心、优待老同志的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把离退休干部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2、拓展关爱机制,延伸互助触角一是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弱,空巢家庭逐渐增多这一现状,我们对这部分老干部高看一等,厚爱一寸,帮助居住在上海的老干部协调住进公立养老院,享受到当地的“四就近”服务,尽心解决药费报销等事宜。二是尽心尽力为老干部排忧解难,积极配合市局安置科,协调瑞通公司等有关单位,最终解决了老干部杨龙的“同城”补贴待遇问题,为杨老争取追加近18万元的补贴;不遗余力,尽心关注、关心,积极协调韦立林的住房问题;2014年,还专程派车到桂林接离休干部(原区政协主席)王振声参加机关老干部参观全区重大项目(工程)活动;上门、上医院慰问老干部百余人次(含居住在外地的3位老干部)让老干部们倍感来自鱼峰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关怀,对鱼峰区的感情深厚,对我区老干部工作高度肯定。

3、打造服务品牌,凸显亲情关爱。一是坚持重大年节走访慰问重病和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制度。每年的春节、七一、老年节等3个重大节日,均开展对生病住院、患重症以及家庭生活困难的特殊离退休干部的专门走访慰问。2015年至今,共走访重症和特困老干部60多人,发放慰问金3万元。二是落实机关离退休老干部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住院护理费补助制度。2011年,由我区机关工委起草,由区委办、政府办联合行文下发了《鱼峰区关于给予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相关人员享受住院护理费补助的通知》,每年,我区均给予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的机关离退休老干部按100/人·天的标准(最多按30天计算)发放了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的护理费补助金。2015年至今,发放重病护理费8人,补助金2.4万元。三是认真落实企业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根据企业离休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城区财政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保证了离休干部“两费”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审核和资金管理全过程的落实到位。2016年将区企业离管中心的经费从2015年的16万元调整为30万。

三、当前离退休干部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自治区、市委老干局的要求,与老同志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够适应形势的需要和老同志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对加强阵地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不够有力。

有少数退休干部对加强阵地建设存在思想问题,感到讲了几十年政治,现在退下来了该休息了,觉得自己学理论没用处,讲政治没对象,政治上的觉悟和敏锐性因此减弱。少数离开工作岗位后,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老观念评判一切,接受新事物比较慢,这些都影响了阵地建设的开展。

 ()对加强阵地建设的基础投入不够,设施不足。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离退休老同志人数日益增加,而我区老干部活动阵地目前功能还不够完备,内容较单调。相对过去而言,老干部大都年龄状况低、文化程度高、身体素质好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对活动项目的设置呈现多层次化。但由于缺少经费,无法更好的改善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场所,活动场所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影响了活动学习的开展,制约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这些要求与老干部活动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城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职能不够理顺,不统一。

目前,我区离退休老干部是分别由区机关工委和区企业离管中心服务管理,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职能极不顺畅。区机关工委更多的是承担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兼顾老干部工作已严重凸显困难;同时,区企业离管中心又没有管理退休干部的工作职能;随着新形势的需要,做好老干部日常服务管理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但城区机关老干部的日益增加,在城区老干部工作机构和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受到编制和人手的制约,区机关工委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270多人,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两人,且均将于2017年退休,要承担并保证机关日常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以及老干部工作的续接性,颇感力不从心,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四、加强离退休干部阵地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尽快设立城区老干部局。建议在四城区设立老干部局,整合职能和人手,理顺工作隶属关系,形成城区级的老干部工作格局,领导职数按一正一副配备。同时成立城区离退干部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老干部局长和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老干局副局长兼纪工委书记,将党工委纳入区委组织基层党工委管理范围,明确业务工作隶属区委和上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党建工作隶属区委和上一级老干局党工委委领导。以此,做到管理有序、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已保证城区老干部党建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

(二)、加大投入,改善活动、学习条件。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活动和学习场所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增加活动和学习设施、设备,保障经费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以适应离退休干部活动和学习的需要。其中普及的重点应放在老干部聚居的街道、社区,并从实际出发,采取逐步完善的办法,兴办一批小型多样的老干部活动阵地,方便更多的老干部就地就近活动,从而形成以颇具规模的区级以上老干部活动中心为构架,街道、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基础等布局合理、层次可分的活动阵地网络。

(三)、进一步抓好离退休干部经常性、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在活动开展上,要坚持日常活动与比赛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对内研讨与对外交流相结合。在活动的管理上,要坚持“小型多样、就地就近”的原则。在活动的项目上,要力求做到适合离退休干部的特点,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离退休干部“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

(四)、将城区老年大学办好。建议由自治区老年大学牵头制定全区老年大学统一的教育纲要,合理确定内容和教学形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突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同时编制部门将城区老年大学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五)、适当提高企业离休干部公用经费、特需经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了很大变化,但市级财政下拨到城区的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多年没有提高,公用经费按每人1500元,特别特需经费每人500元,还是按照十四年前的《关于调整离休干部特需经费标准的通知》(人发[2002]51号)文件执行。为了进一步体现“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精神,建议财政能逐年逐步适当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

 

分享:
  •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56号
  • 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05009280号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柳州老干部“龙城秋韵”
微信公众号

经验交流
浅议如何加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
  发布日期: 2016-07-18 10:27   

近年来,鱼峰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点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着力推进离退休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围绕“提升老干部幸福指数增添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全面实施老干部文化养老建设,发挥柳州“鱼峰歌圩”文化资源优势,把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为我区老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基本情况

鱼峰区现有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共计314人,其中:企业离休干部43人、机关离休干部9人、退休干部262人。离退休党支部13个,党员239人,占全体老干部的76%;非党小组3个。

二、加强离退休干部阵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 创设载体,拓展内涵,增强阵地建设的针对性。

为把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吸引到理解、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我们创设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有针对性的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建设

1探索建立并完善离退休党组织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机制。2012年开始,我区探索建立起了离退休党组织创先争优评比表彰长效机制,结合每年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促进老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作用,有力促进离退休干部的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组织设置、培训骨干、典型引路、阵地建设和落实经费,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创新。确立创建标杆,制订了奖励激励措施,激发了创建积极性,增强了创建内在动力。

2、以正能量活动为载体,引导老干部发挥优势作用。

通过正能量活动载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搭建展示、实践、传播三个平台,积极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十个一”活动,着重开展“唱响鱼峰·夕阳生辉展风采”、“奉献鱼峰·创先争优当先锋”、“助力鱼峰·建言献策话发展”三大主题以老干部“四进”活动,引导老干部发挥特长,展示风采;成立“讲党史宣讲团”,组织老党员在街道、社区巡回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开展“铭记历史·助学圆梦”活动等等;通过多种载体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引导更多的老同志自觉参与“正能量”活动。

()围绕需求,创新方法,突出阵地建设的时代性。

1、创新组织设置。融入街道社区党建。更好的利用街道社区资源为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学习、就近开展活动、就近发挥优势作用打造平台,提供条件。对已建立的社区“四就近”服务站,组织街道社区干部骨干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老干部工作的“应知应会”。

2、丰富活动内容。一是定期通报情况,帮助离退休干部及时了解经济和社区发展情况。除市委统一组织的情况通报会外,还多次组织老干部聆听专题形势报告会,满足老同志了解形势的需要。二是聘请市委讲师团团长和市委党校教授,为老干部进行专题辅导上课。三是组织学习参观,激发离退休干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我们组织离退休干部到柳江成团党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百子坳抗日阻击战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洛维工业园感受鱼峰区经济新发展,受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广大老同志广泛的好评。

3、完善培训机制。一是分类办班,提高培训效果。每年坚持开展离退休支部书记(支委)和非党小组长的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离退休党组织和非党小组负责人开展涉及党务知识、专题党课、形势报告以及老干部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2015年,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支部书记(支委)以及非党小组长到鹿寨县开展老干部党建工作学习交流活动,实地观摩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五老”作用的先进经验;此外,每年还选派了支部书记(支委)参加上级老干局的党务工作学习培训二是以会代训,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了解离退休老同志们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以求更好的效果。

()以人为本,亲情关爱,增强阵地建设的实效性。

我们坚持从关心离退休干部的期盼、解决离退休干部的困难出发,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让离退休干部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

1完善和优化“联系关护制度”。进一步优化“一网络”、完善“二台帐”、落实“三要求”、开好“四会议”、执行“五注重”、做到“六必访”;今年,区企业离管中心将所有健在离休老干部按居住区划成4个组,由中心4位工作人员和4位组长组成一个“联系关护网格”,分工定期联络关护老干部,及时了解解决生活实际难题,对有特殊困难和家庭情况特殊的老干部实行重点关护、定期看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2015年,根据《柳州市特困离退休干部关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文件要求,我区在充分摸排的基础上,为多名特困离休干部申请关爱资金,获得上级老干局帮扶慰问款近万元。多年来,我区老干部工作部门用尊重、关心、优待老同志的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把离退休干部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2、拓展关爱机制,延伸互助触角一是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弱,空巢家庭逐渐增多这一现状,我们对这部分老干部高看一等,厚爱一寸,帮助居住在上海的老干部协调住进公立养老院,享受到当地的“四就近”服务,尽心解决药费报销等事宜。二是尽心尽力为老干部排忧解难,积极配合市局安置科,协调瑞通公司等有关单位,最终解决了老干部杨龙的“同城”补贴待遇问题,为杨老争取追加近18万元的补贴;不遗余力,尽心关注、关心,积极协调韦立林的住房问题;2014年,还专程派车到桂林接离休干部(原区政协主席)王振声参加机关老干部参观全区重大项目(工程)活动;上门、上医院慰问老干部百余人次(含居住在外地的3位老干部)让老干部们倍感来自鱼峰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关怀,对鱼峰区的感情深厚,对我区老干部工作高度肯定。

3、打造服务品牌,凸显亲情关爱。一是坚持重大年节走访慰问重病和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制度。每年的春节、七一、老年节等3个重大节日,均开展对生病住院、患重症以及家庭生活困难的特殊离退休干部的专门走访慰问。2015年至今,共走访重症和特困老干部60多人,发放慰问金3万元。二是落实机关离退休老干部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住院护理费补助制度。2011年,由我区机关工委起草,由区委办、政府办联合行文下发了《鱼峰区关于给予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相关人员享受住院护理费补助的通知》,每年,我区均给予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的机关离退休老干部按100/人·天的标准(最多按30天计算)发放了重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的护理费补助金。2015年至今,发放重病护理费8人,补助金2.4万元。三是认真落实企业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根据企业离休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城区财政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保证了离休干部“两费”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审核和资金管理全过程的落实到位。2016年将区企业离管中心的经费从2015年的16万元调整为30万。

三、当前离退休干部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自治区、市委老干局的要求,与老同志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够适应形势的需要和老同志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对加强阵地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不够有力。

有少数退休干部对加强阵地建设存在思想问题,感到讲了几十年政治,现在退下来了该休息了,觉得自己学理论没用处,讲政治没对象,政治上的觉悟和敏锐性因此减弱。少数离开工作岗位后,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老观念评判一切,接受新事物比较慢,这些都影响了阵地建设的开展。

 ()对加强阵地建设的基础投入不够,设施不足。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离退休老同志人数日益增加,而我区老干部活动阵地目前功能还不够完备,内容较单调。相对过去而言,老干部大都年龄状况低、文化程度高、身体素质好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对活动项目的设置呈现多层次化。但由于缺少经费,无法更好的改善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场所,活动场所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影响了活动学习的开展,制约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这些要求与老干部活动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城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职能不够理顺,不统一。

目前,我区离退休老干部是分别由区机关工委和区企业离管中心服务管理,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职能极不顺畅。区机关工委更多的是承担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兼顾老干部工作已严重凸显困难;同时,区企业离管中心又没有管理退休干部的工作职能;随着新形势的需要,做好老干部日常服务管理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但城区机关老干部的日益增加,在城区老干部工作机构和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受到编制和人手的制约,区机关工委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270多人,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两人,且均将于2017年退休,要承担并保证机关日常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以及老干部工作的续接性,颇感力不从心,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四、加强离退休干部阵地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尽快设立城区老干部局。建议在四城区设立老干部局,整合职能和人手,理顺工作隶属关系,形成城区级的老干部工作格局,领导职数按一正一副配备。同时成立城区离退干部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老干部局长和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老干局副局长兼纪工委书记,将党工委纳入区委组织基层党工委管理范围,明确业务工作隶属区委和上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党建工作隶属区委和上一级老干局党工委委领导。以此,做到管理有序、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已保证城区老干部党建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

(二)、加大投入,改善活动、学习条件。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活动和学习场所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增加活动和学习设施、设备,保障经费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以适应离退休干部活动和学习的需要。其中普及的重点应放在老干部聚居的街道、社区,并从实际出发,采取逐步完善的办法,兴办一批小型多样的老干部活动阵地,方便更多的老干部就地就近活动,从而形成以颇具规模的区级以上老干部活动中心为构架,街道、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基础等布局合理、层次可分的活动阵地网络。

(三)、进一步抓好离退休干部经常性、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在活动开展上,要坚持日常活动与比赛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对内研讨与对外交流相结合。在活动的管理上,要坚持“小型多样、就地就近”的原则。在活动的项目上,要力求做到适合离退休干部的特点,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离退休干部“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

(四)、将城区老年大学办好。建议由自治区老年大学牵头制定全区老年大学统一的教育纲要,合理确定内容和教学形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突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同时编制部门将城区老年大学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五)、适当提高企业离休干部公用经费、特需经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了很大变化,但市级财政下拨到城区的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多年没有提高,公用经费按每人1500元,特别特需经费每人500元,还是按照十四年前的《关于调整离休干部特需经费标准的通知》(人发[2002]51号)文件执行。为了进一步体现“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精神,建议财政能逐年逐步适当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网站备案号:桂ICP12006475号

网站制作: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