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共柳州市老干部局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互动交流>调查研究

浅谈“后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 2017-01-16 11:20   

 

 

    老龄化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我们所服务的对象离休干部,整体进入更高年龄、更高发病率的“后双高期”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现。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适应离休老干部 “后双高期”特点,在政治、生活等各个层面给予更多的关心,提供更加全面、精细、贴心的服务,确保他们安度有尊严、阳光幸福的晚年,值得我们老干部管理工作者认真地思考与探索。 

    一、 当前离休老干部生活现状 

以柳南区企业离休干部管理中心为例,现有离休干部68人。从年龄结构上看: 80-85岁4人,86-90岁54人,90岁以上的10人,平均年龄约为88岁;从身体状况来看: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31人,基本自理但靠家人照顾的37人;从居住情况来看:在柳州居住的62人,随子女在外地居住的5人,易地安置的1人;从家庭情况来看:空巢的30人,独居的6人,长期住院治疗的3人。绝大多数已进入 “后双高期”。 

     二、离休干部“后双高期”的需求与困难 

  (一)从政治精神方面看,离休干部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人老心不老,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热情没有消退,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是他们不变的需求。但受限于体弱多病等原因,他们参加集体学习活动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步入“后双高期”,他们的活动圈子更为狭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严重缺乏,针对他们开展学习活动会非常困难。日常生活往往重复着散步、看电视、睡觉等模式,单调而乏味,致使他们的精神越来越空虚。 

   (二)从生活保障方面看,进入“后双高期”的离休老干部日常生活依赖性大,需要全方位及个性化服务。进入 “后双高期”后,他们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特别是重病、急病、绝症等多种疾病缠身,生理机能日趋老化,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加上有的因老伴去世孤身一人独居,有的子女在异地工作,陪伴时间极少,致使离退休干部“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使得他们对家庭、社会、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多,希望得到更多“关心照顾”的心理越来越强烈。 

   (三)从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看,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工作经历,培养了他们参政议政的信念。大多数老干部离休以后,有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发挥余热、奉献余生的美好愿望,有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晚年人生价值的真诚期待。但由于 “后双高期”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影响,加上缺乏多种有效的平台,导致部分老干部空有发挥余热的愿望,却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三、做好“后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建议 

“后双高期”对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在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基础上,努力打造令老干部满意的服务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 

   (一)强化服务理念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对高标准、全方位地做好离休老干部的服务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是把老干部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老干部工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做好 “后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强化服务理念,用热心、真心、细心、诚心的工作要求开展服务工作。要坚持从政治上、生活上按照党的政策给予老干部更多关怀和照顾。要热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真心为老干部办实事,细心服务于老同志,诚心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让广大离休老干部在政治、生活上得到满足。 

   (二)拓展服务方式 

进入“后双高期”的离休干部,主要是行动不便,出不了门,离不开人,以往的基本服务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必须对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并逐一建档立卡,不断扩展服务内容,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 

   一是政治思想上的服务。处于 “后双高期”的离休老干部,大多因年纪、身体等原因,参加集体学习机会日渐减少,视力、听力、体力的逐渐退化,使他们自学的能力也逐渐丧失,导致他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渠道越来越窄。而他们关心党和国家的建设、参政议政的热情并未消退,精神上的追求仍在延续。面对这一特点,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在逐步完善老干部阅文、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分散组织和“一对一” 送学上门等方法,把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传达到老干部身边,传到老干部床前。使广大老干部能够及时了解全局、始终紧跟形势,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二是价值实现上的服务。大多数的离休干部都有辉煌的历史,而今他们老了,但他们不想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还想保持一生的价值追求。面对老干部这种积极心态,要加以积极鼓励,坚定他们“养中有为”价值理念,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比如利用一些老干部的革命经历,协调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讲堂,把老干部们请进来,让他们讲一讲亲身经历的战争岁月和革命生涯,再现他们曾经的荣光,让孩子们经常性地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他们德高望重的威信,聘请他们做和事佬,调解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利用他们的爱心,为他们搭建慈善平台,经常组织他们为偏远、贫穷地区的孩子和群众做爱心捐赠;利用他们的艺术专长,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陶冶群众情操;利用他们对政治的敏感和参政议政的热情,适时组织他们考察、座谈,让他们畅所欲言地为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这些方式,既使社会受益,也满足了老干部的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再次得到体现。 

   三是日常生活上的服务。在传统的专职部门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后双高期”离休老干部服务方式的广度。首先,充分利用社区日渐成熟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将离休干部的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纳入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引导老同志主动融入,让他们感受到就近服务的便利和高效。其次对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尝试引导他们入住公办与民营养老机构,在管理服务职能部门关怀不变的情况下,由专业养老机构为老干部提供细致、更丰富服务。第三善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志愿者、义工等社会公益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对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中来,对独居空巢的老干部,更能体现出他们在家政服务、心理抚慰、日常陪伴、爱心捐赠方面的作用。第四,积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对生活失能、体弱多病的老干部,制定相关的政策,把买菜做饭、卫生保洁、健康护理等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老干部工作部门定期予以考核评估,确保服务的数量质量。 

   四是医疗健康上的服务。要根据离休干部医疗的实际需求,在运用好现行的老干部医疗保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合多方面的医疗资源,协调社区医院、定点医院,对多病、重病的老干部,实行专人服务。平时,责任医生定期为老干部提供用药指导、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等服务,若遇老干部有急诊,患重病,责任医生负责陪同送定点医院。同时为所有离休干部建立了健康状况信息库,完善健康档案,对老干部健康状况实行动态跟踪,尽可能帮助老干部及早发现疾病隐患,最大程度上为处于 “后双高期”老干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是心理疏导上的服务。一方面,对行动日趋不便,社会活动越来越少,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导致的精神日渐空虚的离休干部,应启动心理抚慰机制,发动老干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邻里居民等,通过慰问、探望、陪伴、巡游、座谈、参加有益活动等方式,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掌握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让他遇烦恼能排除,遇疾病不发愁,失亲人能承受,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处于双高期”的离休干部对死亡都有恐惧感特别是重病期间,心理压力更为巨大。因此,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积极配合医院、亲属做好对老干部的临终关怀,使其能够以安定的情绪面对逝去。同时,对老干部提出的一些特殊需求,要尽量给予照顾办理,让他们安详地、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 

   (三)打造服务团队 

队伍建设是做好“后双高期”离休干部工作保证,是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基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加大多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团队建设力度。 

  一是注重离休干部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热心为离休干部工作的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在更新观念、落实待遇、发挥作用上的创新精神,强化任劳任怨、不畏艰难的奉献精神,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思想素质。其次,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精通老干部工作业务,吃透党和国家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定,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技能。 

  二是注重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社区是离休干部赖以生活的地方,特别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后,社区工作人员是老干部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向社区工作人员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离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社区工作者充分认识为离休干部提供服务的重要意义,取得他们对这些老干部服务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借助他们人员多、工作细致、覆盖面广等优势,形成一支日常守护、信息灵通、服务周到的老干部身边的服务团队。同时,积极通过党委政府给予这支队伍在老干部服务工作中更多肯定和激励,激发他们对老干部服务付出更大热情。 

  三是注重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利用社会崇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把有热心助老、抚老的社会组织、爱心人士联络起来,组成一支离休干部服务志愿者团队,建立一个组织协调强、工作效率高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根据每个志愿者专业技能、空闲时间,自主安排团队成员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为 “后双高期”老干部提供心理咨询、家政服务、健康护理、日常陪伴、生活救助等服务。从而使我们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当下,我国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已普遍进入了“后双高期”,老干部工作部门应在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思考,用最接地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 “后双高期”离休干部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享受到和谐社会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离休干部思想不落后、行动不掉队,继续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良好状态。 

分享:
  •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56号
  • 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05009280号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柳州老干部“龙城秋韵”
微信公众号

调查研究
浅谈“后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 2017-01-16 11:20   

 

 

    老龄化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我们所服务的对象离休干部,整体进入更高年龄、更高发病率的“后双高期”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现。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适应离休老干部 “后双高期”特点,在政治、生活等各个层面给予更多的关心,提供更加全面、精细、贴心的服务,确保他们安度有尊严、阳光幸福的晚年,值得我们老干部管理工作者认真地思考与探索。 

    一、 当前离休老干部生活现状 

以柳南区企业离休干部管理中心为例,现有离休干部68人。从年龄结构上看: 80-85岁4人,86-90岁54人,90岁以上的10人,平均年龄约为88岁;从身体状况来看: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31人,基本自理但靠家人照顾的37人;从居住情况来看:在柳州居住的62人,随子女在外地居住的5人,易地安置的1人;从家庭情况来看:空巢的30人,独居的6人,长期住院治疗的3人。绝大多数已进入 “后双高期”。 

     二、离休干部“后双高期”的需求与困难 

  (一)从政治精神方面看,离休干部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人老心不老,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热情没有消退,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是他们不变的需求。但受限于体弱多病等原因,他们参加集体学习活动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步入“后双高期”,他们的活动圈子更为狭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严重缺乏,针对他们开展学习活动会非常困难。日常生活往往重复着散步、看电视、睡觉等模式,单调而乏味,致使他们的精神越来越空虚。 

   (二)从生活保障方面看,进入“后双高期”的离休老干部日常生活依赖性大,需要全方位及个性化服务。进入 “后双高期”后,他们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特别是重病、急病、绝症等多种疾病缠身,生理机能日趋老化,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加上有的因老伴去世孤身一人独居,有的子女在异地工作,陪伴时间极少,致使离退休干部“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使得他们对家庭、社会、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多,希望得到更多“关心照顾”的心理越来越强烈。 

   (三)从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看,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工作经历,培养了他们参政议政的信念。大多数老干部离休以后,有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发挥余热、奉献余生的美好愿望,有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晚年人生价值的真诚期待。但由于 “后双高期”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影响,加上缺乏多种有效的平台,导致部分老干部空有发挥余热的愿望,却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三、做好“后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建议 

“后双高期”对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在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基础上,努力打造令老干部满意的服务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 

   (一)强化服务理念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对高标准、全方位地做好离休老干部的服务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是把老干部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老干部工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做好 “后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强化服务理念,用热心、真心、细心、诚心的工作要求开展服务工作。要坚持从政治上、生活上按照党的政策给予老干部更多关怀和照顾。要热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真心为老干部办实事,细心服务于老同志,诚心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让广大离休老干部在政治、生活上得到满足。 

   (二)拓展服务方式 

进入“后双高期”的离休干部,主要是行动不便,出不了门,离不开人,以往的基本服务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必须对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并逐一建档立卡,不断扩展服务内容,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 

   一是政治思想上的服务。处于 “后双高期”的离休老干部,大多因年纪、身体等原因,参加集体学习机会日渐减少,视力、听力、体力的逐渐退化,使他们自学的能力也逐渐丧失,导致他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渠道越来越窄。而他们关心党和国家的建设、参政议政的热情并未消退,精神上的追求仍在延续。面对这一特点,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在逐步完善老干部阅文、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分散组织和“一对一” 送学上门等方法,把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传达到老干部身边,传到老干部床前。使广大老干部能够及时了解全局、始终紧跟形势,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二是价值实现上的服务。大多数的离休干部都有辉煌的历史,而今他们老了,但他们不想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还想保持一生的价值追求。面对老干部这种积极心态,要加以积极鼓励,坚定他们“养中有为”价值理念,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比如利用一些老干部的革命经历,协调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讲堂,把老干部们请进来,让他们讲一讲亲身经历的战争岁月和革命生涯,再现他们曾经的荣光,让孩子们经常性地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他们德高望重的威信,聘请他们做和事佬,调解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利用他们的爱心,为他们搭建慈善平台,经常组织他们为偏远、贫穷地区的孩子和群众做爱心捐赠;利用他们的艺术专长,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陶冶群众情操;利用他们对政治的敏感和参政议政的热情,适时组织他们考察、座谈,让他们畅所欲言地为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这些方式,既使社会受益,也满足了老干部的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再次得到体现。 

   三是日常生活上的服务。在传统的专职部门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后双高期”离休老干部服务方式的广度。首先,充分利用社区日渐成熟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将离休干部的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纳入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引导老同志主动融入,让他们感受到就近服务的便利和高效。其次对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尝试引导他们入住公办与民营养老机构,在管理服务职能部门关怀不变的情况下,由专业养老机构为老干部提供细致、更丰富服务。第三善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志愿者、义工等社会公益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对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中来,对独居空巢的老干部,更能体现出他们在家政服务、心理抚慰、日常陪伴、爱心捐赠方面的作用。第四,积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对生活失能、体弱多病的老干部,制定相关的政策,把买菜做饭、卫生保洁、健康护理等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老干部工作部门定期予以考核评估,确保服务的数量质量。 

   四是医疗健康上的服务。要根据离休干部医疗的实际需求,在运用好现行的老干部医疗保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合多方面的医疗资源,协调社区医院、定点医院,对多病、重病的老干部,实行专人服务。平时,责任医生定期为老干部提供用药指导、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等服务,若遇老干部有急诊,患重病,责任医生负责陪同送定点医院。同时为所有离休干部建立了健康状况信息库,完善健康档案,对老干部健康状况实行动态跟踪,尽可能帮助老干部及早发现疾病隐患,最大程度上为处于 “后双高期”老干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是心理疏导上的服务。一方面,对行动日趋不便,社会活动越来越少,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导致的精神日渐空虚的离休干部,应启动心理抚慰机制,发动老干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邻里居民等,通过慰问、探望、陪伴、巡游、座谈、参加有益活动等方式,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掌握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让他遇烦恼能排除,遇疾病不发愁,失亲人能承受,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处于双高期”的离休干部对死亡都有恐惧感特别是重病期间,心理压力更为巨大。因此,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积极配合医院、亲属做好对老干部的临终关怀,使其能够以安定的情绪面对逝去。同时,对老干部提出的一些特殊需求,要尽量给予照顾办理,让他们安详地、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 

   (三)打造服务团队 

队伍建设是做好“后双高期”离休干部工作保证,是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基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加大多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团队建设力度。 

  一是注重离休干部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热心为离休干部工作的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在更新观念、落实待遇、发挥作用上的创新精神,强化任劳任怨、不畏艰难的奉献精神,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思想素质。其次,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精通老干部工作业务,吃透党和国家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定,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技能。 

  二是注重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社区是离休干部赖以生活的地方,特别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后,社区工作人员是老干部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向社区工作人员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离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社区工作者充分认识为离休干部提供服务的重要意义,取得他们对这些老干部服务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借助他们人员多、工作细致、覆盖面广等优势,形成一支日常守护、信息灵通、服务周到的老干部身边的服务团队。同时,积极通过党委政府给予这支队伍在老干部服务工作中更多肯定和激励,激发他们对老干部服务付出更大热情。 

  三是注重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利用社会崇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把有热心助老、抚老的社会组织、爱心人士联络起来,组成一支离休干部服务志愿者团队,建立一个组织协调强、工作效率高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根据每个志愿者专业技能、空闲时间,自主安排团队成员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为 “后双高期”老干部提供心理咨询、家政服务、健康护理、日常陪伴、生活救助等服务。从而使我们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当下,我国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已普遍进入了“后双高期”,老干部工作部门应在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思考,用最接地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 “后双高期”离休干部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享受到和谐社会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离休干部思想不落后、行动不掉队,继续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良好状态。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网站备案号:桂ICP12006475号

网站制作:盈和动力